今天是秋分節氣,秋分是四季中重要的節氣之一,”秋分的意思有二:
一是指日夜時間均等,并由日長夜短逐步日短夜長;
二是指氣候由熱轉涼,秋分日居秋季九十天之中,平分了秋季。
農諺說:“一場秋雨一場寒”,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,秋分之后氣溫下降很明顯,涼風習習,秋多綿雨,所以,一定要做好養生工作,尤其是以下4個方面:
秋季要保養好脾胃,尤其是本身就脾胃虛寒的人。秋季水果種類繁多,吃多了這些寒涼的食物,可能造成脾胃功能下降,發生胃痛、嘔吐、泄瀉等癥狀。所以,秋天應該注意調整飲食,五谷雜糧、水果、蔬菜、肉類都要適當攝取,以保證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膳食纖維和水這七大營養素平衡攝入。另外,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,遵循早吃好,午吃飽,晚吃少的原則,適當調配。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咽,這樣才能使腸胃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營養。
秋天多天氣晴朗,應該多曬太陽。曬太陽可以讓紫外線殺滅身體皮膚上的有害細菌,提高免疫力預防病菌感染。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,有90%的來自曬太陽。通過曬太陽,身體把維生素D3轉化為活性維生素D,以促進對鈣、磷的吸收,促進骨骼的更新,使人筋骨強健。人常說“熱三凍九”,意思是農歷八九月別急著加衣保暖,這樣才可以鍛煉出身體耐寒的能力。這其中的道理是,氣溫下降,而先不急著加衣服,人體體表溫度就會慢一些上升,有助于毛孔閉合,有利于衛表的固澀和陽氣的收斂。
若是身體虛弱的人,則不宜“秋凍”。因為這些人抵抗力差,寒氣稍微強烈一點,身體反而更差。此外,老年人、嬰幼兒也不能“秋凍”。年紀小的人,身體沒有發育成熟,無力耐寒;而年紀大的人,身體已經衰老,免疫力差,千萬不能強挺。平時適當增加戶外活動,可促進體內陽氣養成,達到養陽的目的。老年人可以做一些舒緩的運動,如:太極拳,散步等,能讓身體的經絡、氣血活動起來,不斷的調節臟腑,促進新陳代謝,在一定程度上,也能提升陽氣。但注意運動量不宜太大,以防止汗出太過,陽氣耗損。
子時是夜里23時至1時,是人體陰氣最盛,陽氣初生之時,此時應該睡覺,有助于體內陽氣升發。午時是中午11時至1時,與子時正好相反,是人體陽氣最盛,陰氣初生,此時休息一下,有助于陰氣的生長,保持陰陽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