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“冷在三九,熱在三伏”,
三伏天就要到了。

天灸是中醫傳統的外治療法,主要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,通過將特殊調配的藥物貼敷于特定的穴位上,達到溫經散寒、活血通脈、調理臟腑效果。我們所熟知的“三伏貼就屬于天灸療法。
- 三伏天每伏各貼藥一次,初伏、中伏、末伏各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;
- 為鞏固效果,目前通常會在初伏之前、末伏之后多貼一次來加強;
艾灸療法簡稱灸法,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、溫熨,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,通過經絡的傳導,以起到溫通氣血、扶正祛邪,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法。

適用于體質虛寒的人,如:虛寒性關節痛、關節炎、月經不調、痛經、怕冷等。
- 艾灸后會覺得口渴,這時不要立即喝水,不然效果會打折扣;
刮痧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,用牛角、玉石等工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,以達到疏通經絡、活血化瘀之目的。適應癥有感冒、發熱、中暑、頭痛、腸胃病、落枕、肩周炎、腰肌勞損、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癥。
- 刮痧療法對皮膚有一定的損傷,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過一段時間,一般為5~7天后,再進行第二次刮痧療法;
- 刮痧后,會使汗孔擴張,半小時內不要沖冷水澡,可洗熱水澡。
拔罐療法是以罐為工具,利用燃燒、擠壓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,造成負壓,使罐吸附于體表特定部位(患處、穴位),產生廣泛刺激,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現象,以達到強壯身體的目的。此法適合治療腰背肌肉勞損、腰椎間盤突出癥、頭痛、眩暈等疾病。
- 拔罐后,皮膚處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,非常的脆弱,不要馬上洗澡;
- 拔罐根據罐大小、材質、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,但一般以從拔罐拔上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鐘為宜。
綜上,以上4種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,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選擇,不必拘泥于某一種。(溫馨提示:操作時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。)